一项由多国研究人员参与的研究显示,如果孕期夫妻关系紧张,孩子两岁前出现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
英国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研究人员调查来自英国、美国和荷兰共438名初次怀孕的孕妇及其配偶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分别在孕妇孕晚期、宝宝4个月大、14个月大和24个月大时,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接受面对面访谈。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是否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访谈内容包括夫妻关系,以及子女情感和行为问题。
结果显示,首次怀孕的女性产前幸福感直接影响孩子两岁前行为。如果孕期感到精神压力大和焦虑,她们的孩子更可能在两岁前出现行为问题,如乱发脾气和躁动。另外,如果夫妻关系在女方产后初期紧张,孩子两岁前出现爱哭、闷闷不乐、易受惊吓等情感问题的几率增加。
研究人员在美国《发育与精神病理学》季刊刊载的论文中写道,数据显示,女性孕期中夫妻双方心理健康问题对子女行为方面的影响独一无二。虽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孕产妇心理健康重要,但这项研究“强调需要将对孕产妇的(精神)支持扩展至男方,考虑新手父母的关系好坏”。
面对眼下繁忙的暑期课程,海明总能回想起过去不用上补习班时的时光:“过去不用上补习班时,我和弟弟可以回老家和小伙伴一起下水抓鱼,爬树摘果子,假期可快乐了。”
“孩子一年到头沉浸在学习中,不一定符合科学规律。”杨海宇提出,劳逸结合,在父母陪伴下成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除了科目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性格养成、处理困难的能力等等,这都不是培训班能完成的教学。”
孩子的假期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杨海宇建议,除了学习,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参与到更多生活实践、公益实践,感受大自然之中,以此提升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孩子全身心的发展。”
2018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时任大会新闻发言人的王国庆谈及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熟悉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里面有一句歌词:做完了一天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就在想,看看我们身边有的孩子。我听到周围有人讲,那些孩子们有的时候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
这两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成为舆论讨论减负话题时常常提及的愿景。
眼下,暑期已经过半,海明兄弟俩、童童和晓峰在结束假期课程后,又将投入到新学期的生活中。即便这个暑假充满了忙碌和疲惫,但对于未来的假期生活,他们依旧充满着期待。就像晓峰所说:“爸爸妈妈让我出国学习当然很开心,但我也想和他们一起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把童年都困在了教室里。”(来源:北京日报)